访问量:252767

海上光伏工程地质

  • 标准贯入和土工试验在海底岩土设计参数确定中的差异性研究

    刘鹏程;钟建平;刘军;黄佳;李萍;

    海底岩土设计参数的准确获取是保障工程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标准贯入试验和土工试验作为确定岩土参数的重要手段,在海底复杂环境下表现出显著差异。为了探究标准贯入试验与土工试验在海底岩土设计参数确定中的差异性,以山东烟台招远400 MW海上光伏项目为例,采用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土层的锤击数、物理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与土体密实度呈正相关,但受地下水和能量损耗影响显著;土工试验可精确测定土性参数,但存在取样扰动问题。两种试验所得承载力、压缩模量等参数差异率达4%~12%,提出的改进策略可为海洋工程勘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4期 No.21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海洋工程静力触探地质参数解译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研究

    张莹;狄圣杰;赵成;刘鹏程;

    通过自主研发一套海洋工程静力触探地质参数专业解译软件,实现海洋CPT数据的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智能土层划分、土类自动判别、关键地质力学参数的高精度计算及可视化分析,以某海洋工程现场测试的CPT数据采用本软件进行有效重度、粘性土不排水强度、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等参数自动解译。与室内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软件解译成果与室内试验基本一致,可为后续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15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海上光伏工程环境与防腐

  • 海上光伏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路径策略研究

    李东侠;罗梦妍;徐卫兵;李诚;赵刚毅;马高祥;

    在“双碳”目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双重驱动下,海上光伏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成为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创新模式。为研究海上光伏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基于当前我国海上光伏和海洋牧场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3条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发展路径从海洋空间立体利用、产业功能融合、能源与牧场双效提升3个维度提出。研究表明:通过“海上光伏+网箱养殖”、“海上光伏+底播养殖”等融合方案,可实现二者在海洋空间的立体兼容布局;通过联合设计共用设施、构建智能监测平台等方式,实现二者的功能融合,共享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季节性生产高峰,实现海洋牧场生物资源与光伏发电生产时间耦合,通过“海上供绿电、海下供海产”的立体开发模式,提升能源与牧场双效;海上光伏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目前开发经验不足,需通过加强试点示范、技术研发、政策支持、产业链整合和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两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No.215 14-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高盐雾海洋环境驱鸟激光雷达系统的散射衰减抑制方法

    王超;杜红昌;潘欣;穆鹏飞;胡瑶;

    为了解决高盐雾海洋环境不均匀介质特性对激光雷达系统散射衰减的影响问题,保证该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质量,在分析高盐雾海洋环境对驱鸟激光雷达能量的吸收和散射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高盐雾海洋环境驱鸟激光雷达系统的散射衰减抑制方法,确定散射衰减情况,并通过计算接收器最终接收的回波信号,确定后向散射系数,校正激光雷达的消光系数,以此抑制高盐雾海洋环境驱鸟激光雷达系统的散射衰减。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后消光系数明显降低,均在0.2 km~(-1)以下,降低了单位距离上光强的衰减程度,同时提升了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散射衰减抑制后的后向散射比结果最大值为28.62 dB,可以满足海上光伏场的鸟类驱逐应用需求。

    2025年04期 No.21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支撑结构防腐蚀应用研究

    刘军;左刚;潘欣;胡瑶;罗宗君;

    海上光伏电站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高湿度、高盐雾的恶劣海洋环境,其强度与耐久性面临严峻挑战,对防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海上光伏支架防腐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海洋区域的腐蚀机理和强度差异,提出基于环境分区和多元协同防腐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防腐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光伏网架采用热镀锌/锌铝镁+油漆,网架结构螺栓球节点在底漆+油漆的基础上增加防腐冷缠矿脂带包覆,钢桩基础采用预留腐蚀余量+涂刷防腐涂层+牺牲阳极方案,可显著提升海上光伏支撑结构防腐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海上光伏项目的防腐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2025年04期 No.21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锌铝镁单一镀层防腐体系在海上光伏支架中的耐蚀性能研究与应用

    左刚;张艳;胡瑶;杜红昌;

    为解决光伏支架材料在海洋环境高盐雾、高湿度、高辐照等严苛条件下的耐蚀性能问题,通过研究海洋工程传统“纯油漆防腐”或“油漆+镀层复合防腐”体系,探究锌铝镁单一镀层在海上光伏支架中的应用,降低海上光伏工程造价成本。研究过程中,通过剖析耐蚀机理、参考实验室数据并结合ISO标准,建立腐蚀测算模型与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Zn-6%Al-3%Mg镀层的耐蚀效率是纯锌镀层的4~6倍;在C5腐蚀等级环境下,测算出27 a的腐蚀深度为20.5~27.3μm,故在实际工程中推荐使用600 g/m~2的镀层。通过对山东烟台和河北昌黎的两个海上光伏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提出的锌铝镁单一镀层设计与施工方法,可为海上光伏工程光伏支架抗腐蚀推广应用提供实践支撑。。

    2025年04期 No.21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支撑结构防腐蚀设计研究

    张岩峰;崔振磊;惠星;陈香玉;李蒲健;赵刚毅;田永进;

    海上光伏电站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的恶劣海洋环境,其强度与耐久性面临严峻挑战,对防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升海上光伏支撑结构防腐能力,通过分析不同海洋区域的腐蚀机理和强度差异,提出基于环境分区和综合防护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防腐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光伏网架采用热镀锌/锌铝镁+油漆防腐,网架结构螺栓球节点在底漆+油漆的基础上增加防腐冷缠矿脂带包覆密封,钢桩基础采用预留腐蚀余量+涂刷防腐涂层+牺牲阳极方案,可显著提升海上光伏支撑结构的防腐蚀性能。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海上光伏项目的防腐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2025年04期 No.215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海上光伏工程设计优化

  • 海上光伏场址水动力要素计算

    丘海珊;王岗;曲恒良;

    海上光伏工程场址的海洋水文要素是结构安全设计与施工的关键依据,其精确计算对保障工程安全、优化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明确海上光伏工程场址的海洋水文要素,以秦皇岛昌黎30万千瓦海上光伏试点项目为依托,开展场址海域的水动力要素计算与分析。研究首先基于长期历史潮位资料,综合运用极值相关分析法和“K”值法,并参考历史洪水调查结果,最终采纳“K”值法计算结果为场址多年重现期设计水位。进一步,建立了潮流数值模型,比较了工程建设前后的流场变化。结果表明:光伏工程基础建设对工程海域流场影响较小;基于波功率守恒模型建立了大范围外海深水波浪模型和场址海域小范围波浪模型,计算了不同设计潮位与重现期波浪组合条件下的场址波浪要素;综合分析多年卫星遥感影像、历史海图及局部实测水深数据,表明场址海域海床历史演变呈微冲趋势。而工程方案实施后支架基础的阻水效应则使得海床呈淤浅趋势;通过综合比较分析,选用韩海骞公式预测了光伏基础周边的极限局部冲刷深度。研究成果不仅为昌黎试点项目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撑,也为后续类似海上光伏项目的海洋水文计算与风险评估提供了系统方法和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No.215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协同降本研究

    陈香玉;田伟辉;刘玮;崔振磊;庄昆;丁家迅;赵刚毅;田永进;

    为加快推动海上光伏项目的规模化建设,从设计和施工方面开展海上光伏项目降本增效分析。通过已建项目实践与国内外文献调研,提出基于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本优化理念,在总布置方案、电气设备与集电线路敷设、支架结构设计各环节,系统考虑施工影响因素,综合分析项目技术创新方法与降本增效路径。结果表明:光伏支架宜采用螺栓球抽空网架形式,其单套网架安装工期相比焊接球网架工期可缩短1/3;施工方面应以提升海上作业窗口期利用率为核心,合理安排海陆施工设备投入及工序计划。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光伏项目经济性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No.215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海上光伏支撑结构设计优化分析研究

    李雅婷;田伟辉;李蒲健;庄昆;刘玮;徐卫兵;丁家迅;田永进;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海上光伏因不占用陆地资源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但其支撑结构设计面临成本高、规范缺失等挑战。以山东招远海上光伏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固定式大跨度支撑结构开展优化设计。通过对比分析正放四角锥网架、抽空四角锥网架及两向正交正放网架等结构形式,结合荷载取值、组合及控制指标,基于3D3S软件对网格尺寸、悬挑长度、网架高度等参数进行多方案比选。结果表明:抽空四角锥网架19×11模型单位面积用钢量最低,悬挑挠度比1/174满足规范要求,相较其他形式经济性与结构性能更优。研究成果为近海区域海上光伏支撑结构的选型与参数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海上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2025年04期 No.215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上光伏大跨度支撑结构支座方案分析研究

    何雨萌;田伟辉;郭珍妮;崔振磊;李蒲健;刘玮;马高祥;田永进;

    为研究海上大跨度支撑结构的支座在复杂海洋环境荷载组合下的复杂受力状态,基于理论计算并结合Midas/gen 2023与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别对焊接球节点+球铰支座方案及螺栓球节点+平板支座方案进行对比、经分析计算及施工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在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的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焊接球节点+球铰支座方案,刚性高、整体性强,能够更好的适应复杂荷载,对复杂环境适应性更强,但施工复杂程度高,成本高;螺栓球节点+平板支座方案,在释放变形的同时,能够兼顾施工的便捷性与经济性。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光伏项目关键节点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优选方案。

    2025年04期 No.215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低热阻回填材料的光伏电站动态负荷增容方法研究

    王峰;

    海上光伏电站送出电缆通道往往存在密集敷设现象,导致电缆间互热效应明显进而诱发电缆过热问题。为了对海上光伏电站送出线路进行输送能力精准评估以实现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收集真实海上光伏电站全年负荷出力数据,获取送出电缆的波动负荷特性,搭建送出电缆通道的温度场计算模型,最终实现了充分考虑波动负荷特性下光伏电站送出电缆线路输送能力的精准评估;随后建立排管段三芯电缆热路模型,并基于热解析法计算外部环境热阻,得到了送出电缆通道过热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低热阻材料回填的散热强化措施,同时研究了低热阻材料导热系数对敷设断面降温效果的影响,为工程中的材料特性选择提供了指导依据。结果表明:送出电缆通道过热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排管管道内空气段,在填充导热性能为2.5 W/(K·m)的材料后,相比于不填充时电缆最热点温度下降幅度可达30℃,实现了在不增加电缆投资前提下提高了线路输送容量,可为海上光伏发电容量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低热阻材料的工程实施案例验证了低热阻材料填充的工程可行性。

    2025年04期 No.215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上光伏网架结构中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檩条连接件创新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李涛;潘欣;张可;张莹;

    为解决传统钢结构檩条在海上光伏中重量大、易腐蚀等问题,依托中广核烟台招远400 MW海上光伏项目,设计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次檩与钢主檩的连接节点,采用Workbench软件进行有限元非线性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在最不利荷载下钢构件与BFRP檩条应力均在安全范围内,设计安全可靠,且已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研究证实该混合结构体系可行,为BFRP在海上光伏的应用提供案例,同时建议优化螺栓数量、节点形式及截面设计,后续需考虑疲劳、腐蚀等长期影响。

    2025年04期 No.215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4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海上光伏工程施工

  • 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支架单元整体安装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胡瑶;左刚;李蒲健;潘欣;王超;贾瑞涛;付红星;辛圆心;

    目前海上光伏支架单元多采用大跨度钢网架结构,并设有一定安装倾角。为保证支架单元安装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以山东省某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为例,通过吊装能力验证、起吊变形分析及船舶稳性核算,提出了“陆上整拼+海上整体翻转安装”技术,并系统性论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开发出全流程工艺。结果表明:运用双起重船协同安装,设计电动翻转吊梁调整支架单元安装倾角,创新运输工装以匹配设计倾角,可确保在浪高≤1.0 m时带倾角海运,安装过程中借助缆风绳动态调姿,实现与桩基精准对接。该技术填补了国内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支架单元整体安装的技术空白,形成了从陆上拼装到海上精准安装的全流程标准化施工体系。

    2025年04期 No.215 84-8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海上光伏工程上部结构吊装风险管控

    杜红昌;胡瑶;赵果达;成琦越;雷静静;李琳;

    为解决海上光伏上部结构起重吊装作业面临的复杂环境风险、结构失稳风险及定位精度控制风险等难题,该文提出了涵盖吊装方案动态优化、环境窗口精准预报、浮体姿态实时监控、高精度定位测控、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等集成管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动态优化管控、实时协同管控等手段系统构建了吊装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体系,有效提升安装效率与本质安全。工程应用验证表明:该体系显著提升了安全裕度与作业效率,关键定位精度控制在±50 mm内,吊装计划执行率达95%以上,有效规避重大风险。该风险管控体系是实现海上光伏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的关键技术支撑,对推动其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工程价值。

    2025年04期 No.215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近海深水桩基式大跨度光伏支架模块拼装工艺研究

    潘欣;张艳;高巧红;回世翔;刘军;胡瑶;

    由于海上光伏支架、组件安装等关键施工环节极易受到浪涌、台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风险,人、机、料等成本也随之增大。为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以山东省某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科学合理划分工序,提出一种通过五工位等流水强度作业+轨道式滑移电动小车流转实现大跨度海上光伏支架模块流水拼装技术,并论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开发出全流程工艺。结果表明:采取相邻工序就近组织原则,形成等流水强度、等流水步距施工生产线,创新研发轨道式滑移电动小车进行工序流转,可实现高效、高质量大跨度海上光伏支架模块拼装。该技术突破了海上拼装光伏散件的施工瓶颈,可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建设模式。

    2025年04期 No.21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海上光伏工程投资成本构成解析与降本路径研究

    张艳;成琦越;潘欣;张薇;于军平;吴向南;

    为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在平价上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以山东省某大型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为例,分析其建设期投资成本构成及占比,并综合技术发展与政策环境,探讨降本路径。结果表明:设备购置费与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核心成本项,受技术水平、施工条件、政策及市场等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技术创新、施工优化、供应链管理及智能运维改进等措施降低建设成本。研究成果可为降低海上光伏投资成本,推动其规模化、经济

    2025年04期 No.215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海上光伏钢管桩外加电流保护技术经济性研究

    成琦越;雷静静;穆鹏飞;郭熹;巨龙;

    为解决海上光伏钢管桩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防护问题,以H海上光伏项目为对象,采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电化学原理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比牺牲阳极与外加电流两种阴极保护技术的适用性与经济性。通过构建成本模型,结合施工工艺和环境影响评估,量化分析两者在输出电流能力、保护寿命及运维成本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在27 a全寿命周期内成本较牺牲阳极法降低,且具备电流可调、环境友好、施工周期短等优势,运维人工成本减少。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光伏钢管桩防腐技术选型提供量化依据,建议大型项目优先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以提升基础设施可靠性与可持续性。

    2025年04期 No.215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条件和关键点研究

    高巧红;潘欣;张艳;赵刚毅;刘红学;

    近年来,由于海上光伏开发“门槛”较高,施工技术尚未达到成熟水平,在此背景下,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应运而生。依托山东省某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采用工程实例分析方法,提炼总结出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条件和管控要点。结果表明:科学的选址规划、结构设计和设备选型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施工全流程的合理部署、质量安全管控以及在施工工艺、材料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整体统筹策划和关键环节把控,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还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效能和经济性。桩基固定式施工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

    2025年04期 No.21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海上光伏智能施工装备研发与应用——以电建海装001在山东招远HG30项目的应用为例

    魏玉平;孙兴汉;寇盼;高玺;

    为解决海上光伏施工面临的环境复杂(风浪/潮汐/海冰)、小间距群桩精度要求高、传统装备效率低等问题,以电建海装001在山东招远HG30项目的应用为实例,聚焦海上光伏智能施工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展开研究。针对海上光伏桩基施工的瓶颈,研发了高效高效移船定位技术、智能变径抱箍等核心技术,同时优化施工流程,实现双吊机协同作业。结果表明:该装备将沉桩精度提升至厘米级(平面偏差≤100 mm,高程偏差≤30 mm),施工效率较传统装备提高3~4倍,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保障了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电建海装001可为海上光伏大规模开发提供关键装备支撑,其技术方案具有可复制性。

    2025年04期 No.21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海上光伏工程智慧运维

  • 海上光伏电站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研究及应用

    袁博;李招招;宋璇;辛存;

    为解决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海上光伏电站运维难题,提升设备可靠性及发电效率,通过分析海上光伏运维面临的恶劣环境、技术难度高、成本高等挑战,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AIS融合监测等技术构建海上光伏电站智慧运维一体化平台,并在某海上光伏电站项目验证。结果表明:平台实现设备误差率低于2%、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运维成本下降20%,并成功预警渔船锚害事件,有效解决了传统运维模式的局限性,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精准诊断、运维管理智能化及多维数据分析优化,显著降低运维成本并提升发电效率,可为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No.215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AI驱动的海上光伏工程智能化设计创新路径研究

    李蒲健;杨党锋;黄勇;陈敬配;党晨;

    为解决现阶段海上光伏工程设计流程繁琐、设计软件界面繁杂、设计数据链路不通畅、三维设计碎片化应用等设计瓶颈问题,基于人工智能(AI)技术,从技术融合路径与典型应用场景对海上光伏工程智能化设计展开系统性分析,提出了基于“设计中台-专业智能设计专家-智能化交付”三层架构体系的AI智能化设计协同创新路径,并深入分析了基于AI的勘测、资源总图、土建、电气专业及智能化交付的典型应用场景。结果表明:该路径可有效整合设计资源、优化决策流程、提升设计质量,可为海上光伏工程智能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

    2025年04期 No.21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北斗+AI的海上光伏智能通航研究与应用

    蒋雅丽;袁牧;孙阳;韩鑫;

    为了解决近海大型海上光伏电站海上施工区域广、多分区作业、施工船舶投入量大导致海上施工通航调度管理难的问题,通过融合AI算法与北斗定位技术(BD),基于BD/AIS融合算法,建立船舶航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型;结合人工鱼群算法(AFSA),提出了海上有限航道条件、多施工作业面船舶路径规划方法,并开发了船舶智能通航系统,并在烟台招远海上光伏项目(HG30)中应用。结果表明:有效提升了海上施工船舶定位精度,提高了路径规划效率,实现了分钟级路径规划,可为多船舶海上联合作业提供技术保障。

    2025年04期 No.215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智能海上光伏运维多功能红眼机器人设计思路研究

    翁茂峰;田少龙;苏方磊;李珍;马二永;

    结合海上光伏运维阶段的主要内容及需求,基于红眼机器人现有研究技术成果及手段,运用多技术融合与自主决策运维思路,引入适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智能海上光伏运维多功能红眼机器人,提出了红眼机器人多功能海上光伏运维的具体实施方式,解决传统海上光伏运维过程在设备巡查、危险预警、清洁维护等方面存在问题,可提高海上光伏的运维效率,降低运维人力成本,增强电站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年04期 No.215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